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《瀑布》这部电影,它讲述的是一位中年女性在离婚、失业等打击下患上精神分裂症,然后与高中生女儿共克时艰、重获新生的故事,看完让人眼眶湿润~ (相关资料图) 一天晚上,品文被窗外的倾盆大雨惊醒,却发现小静“离家出走”了,便急匆匆地出去找女儿,结果晕倒被人送进医院。也是从这一天开始,小静发现品文不太对劲。因为当天晚上并没有下雨,妈妈是因为情绪激动地在桥上乱跑,才被警察送去医院的。 再后来,因为总是一动不动地在工位发呆,品文被辞退了。回到家后,精神恍惚的品文引发了火灾,被送进了医院。 医生告诉小静,品文得了精神分裂症(台湾叫思觉失调症),需要住院治疗。 看到在精神疗养院里满脸疲惫的妈妈,小静流下了心疼的泪水。 这之后,小静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,而品文出院后则进入了“叛逆期”。小静让她吃药,她会像对待仇人似的把水吐在小静脸上;会拿着棍子做出攻击动作,跟小静说门外有人...... 小静知道,这并不是妈妈的本意,而是精神疾病让她变成了另外一个人。 好在,在坚持治疗和小静的悉心照顾下,品文慢慢恢复正常。后来,她还在超市找到了工作,并遇到了一个对他非常好的男人.....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了,这部电影太过理想化,在现实生活中,又有多少人能从精神疾病中康复,并重新回归社会呢? 不要悲观嘛,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“罗品文”。 发表在《临床心理科学》(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)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,许多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能够康复,并且过上高质量的生活。 。 结果发现,在曾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中,大约67%的人症状得到恢复,而且他们康复后的最佳幸福感(OWB)比率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糟。 这里多说两句, 这里给你分享一些和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,可以帮你们构建和谐、融洽的关系,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康复效果。 在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时,你还可以通过适当的目光接触、面部表情、得当的身体接触等非语言沟通,传达你对病人的关怀。 比如在患者做完身体检查后,你可以为他整理一下衣服;在患者焦虑、紧张时,握握他的手等,这些都可使病人感到你对他的理解与关心,调动起患者和你信息传递的积极性。 最后想说的是,虽然患上精神疾病是不幸的,但这并不一定是个悲剧,只要你和家人、医生达成联盟,相信终有一天会从精神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,加油~ 参考资料: [1]Devendorf,A.,Rum,R.,Kashdan,T.,&Rottenberg,T.(2022).Optimalwell-beingafterpsychopathology:Prevalenceandcorrelates.ClinicalPsychologicalScience.Advanceonlinepublication. [2]王小蓉, 康世文. 语言沟通技巧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[J]. 中国农村卫生, 2017(14):1. [3]王敏.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护患沟通技巧[J]. 中国民康医学, 2011, 23(22):2. |
标签: